⒈ 比喻為大家所共同攻擊的對象。
英target of public criticism;
⒈ 許多箭射擊的靶子。比喻眾人攻擊的目標。
引魯迅 《朝花夕拾·瑣記》:“那時為全城所笑罵的是一個開得不久的學校,叫作中西學堂,漢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學。然而已經成為眾矢之的了。”
《花城》1981年第5期:“要知道,有批人專會‘起哄’。一哄起來,咱們就成眾矢之的了。”
⒈ 矢,箭。的,箭靶子。眾矢之的指許多支箭所共射的靶子。比喻大家一致攻擊的目標。
例如:「他作奸犯科,喪盡天良,早已成為眾矢之的。」
反交口稱譽 有口皆碑
1、任何知名人士都要冒風險,會成為通俗刊物的眾矢之的。
2、你太倔了,平時得罪的人多,所以成了眾矢之的。
3、但是,自信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具備的。很多人自信心是很低的,特別經過一番生活折騰,嘗到一些生活的苦辣酸甜,有人就自慚形穢起來。還有的人竟然學會如何自己貶低自己,以此來預防生活的失敗,他們認為,自信是一種危險的品質,人越自信,就越容易碰釘子,越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所以最好是夾著尾巴過日子。
4、你的脾氣不好,平時得罪太多人,所以成了眾矢之的。
5、他屢次假公濟私,對上司則逢迎拍馬,才會讓自己成為同事間的眾矢之的。
6、一時間,上海樓市的價格高地成為了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