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情勢等危險可怕。
英in a very dangerous state; critical; ominous;
⒉ 兇惡陰險。
例兇險的敵人。
英fierce and insidious; vicious and insidious;
⒈ 亦作“兇嶮”。狠毒奸險。
引《宋書·高道慶傳》:“道慶 兇險暴橫,求欲無已,有失其意,輒加捶拉,往往有死者。”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此乃兇險之頑人,強梁之悍婦,輒與貞烈為伍,有乖其實者焉。”
宋 蘇轍 《再論渠陽邊事札子》:“今者若用 彭孫,兇嶮多端,事有不可知者。”
⒉ 危險可怕。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七回:“少奶奶一看病情兇險,便暗地里哀求姨媽,求他在婆婆跟前再求一個天高地厚之恩,準他晝夜侍疾。”
1. 兇狠險惡。 《北史·宇文化及傳》:“化及,述 長子也。性兇險,不循法度,好乘肥挾彈,馳騖道中,由是 長安 謂之輕薄公子。”
宋 葉適 《中奉大夫曾公墓志銘》:“右史 陳子翀 歸自 泉州,眾畏其兇險。”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十一》:“我敢于說, 中國 人中,仇視那真誠的青年的眼光,有的比 英國 或 日本 人還兇險。”
⒊ 危險可怕。
引《水滸傳》第四一回:“感謝眾位豪杰,不避兇險,來虎穴龍潭,力救殘生。”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迎頭遇著一個家人,那家人見勢頭來得兇險,叫聲:‘老爺不好了!’”
柳青 《銅墻鐵壁》第四章:“不要說得過于兇險,也不要太平觀念,只要有準備就好了。”
⒈ 兇狠奸險。
引《宋書·卷八十三·黃回傳》:「道慶兇險暴橫,求欲無已,有失其意,輒加捶拉,往往有死者。」
⒉ 危險。
例如:「他冒著兇險,營救溺水的人。」
反平安 吉祥
1、人是有機的,當我們重新組合自己,就會有新的創造,人是有機的,最兇險的疾病,都有人康復,人是有機的,只要保有希望,就會點燃,宇宙的希望之火,人是有機的,有正向的信念,就會有正向的未來。
2、然而修神之路艱辛苦悶不說,江湖兇險,人心叵測,倒是讓人心顫,他夫婦二人可不想兒子重蹈覆轍,和自己一樣落得個躲避追殺的下場。
3、即使山道多么崎嶇,我們也要不停的攀登,即使壓力多么巨大,我們也要勇敢的向前,即使大海多么兇險,我們也要去乘風破浪!
4、在傳統觀念中,冬至也是一個神譴鬼擾、充滿兇險的時段,因動輒獲咎,所以禁忌特多,如忌打破碗盞,忌動糞土,忌拌嘴,忌說不吉利的話等。
5、夜色像是一張密不可攀的大網,肆無忌憚地侵吞著每一寸可以到達的空間,潛藏在人心深處的兇險、暗流、迷惘和欲望終于找到了釋放的機會,在迷離的燈火中徐徐漫延成都市的繁雜和喧囂。
6、它把中國官員的心理適應性強、彈性大、生存能力強、高風險的特質,以及官路的兇險,一一拆解給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