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話。形容不能相比或相提并論。
例夫破人之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戰國策·趙策二》
英cannot be mentioned in the same breath;
⒉ 亦作“不可同年而語”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漢·賈誼《過秦論》
⒈ 謂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論。
引語出《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八:“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清 王韜 《答強弱論》:“然而緩速利鈍,難易勞逸,不可同日而語矣。”
秦牧 《藝海拾貝·藝術力量和文筆情趣》:“在崇高思想和健康感情基礎上面產生的趣味,和趣味主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⒈ 差別很大,不能相提并論。宋·胡仔也作「不可同年而語」、「未可同日而語」。
引《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六·洪覺范》:「公癡叔詩,如食鯽魚,惟恐遭骨刺,與岐山豬肉,不可同日而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