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永別。指死別。
例誰料那次分手竟成永訣。
英part forever; part never to meet again; be parted by death;
⒈ 永別。指死別。
引晉 潘岳 《楊仲武誄》:“臨穴永訣,撫櫬盡哀。”
宋 葉適 《祭趙知宗文》:“熒然一巵,於此永訣。”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解維后, 蕓 始放聲痛哭。是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訣矣。”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為了忘卻的記念》:“不料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見的末一回,竟就是我們的永訣。”
⒉ 指遠(yuǎn)行前不易再見面的別離。
引南朝 梁 江淹 《別賦》:“雖 淵云 之墨妙, 嚴(yán)樂 之筆精……詎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乎?”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生逢 堯 舜 君,不忍便永訣。”
明 沉鯨 《雙珠記·遺珠入宮》:“容我母女二人作別,少敘永訣之情。”
⒈ 生死離別,即今生無法再見面。
引唐·許堯佐《柳氏傳》:「及期往,以輕素結(jié)玉合,實以香膏,自車中授之,曰:『當(dāng)遂永訣,愿寘誠念。』」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早知如此,就不來應(yīng)試也罷,誰知便如此永訣了。」
近訣別 死別 永別
1、當(dāng)你經(jīng)歷過很多的離散之后,你就能很輕易地在空氣中嗅出永訣的味道。
2、別物是人非后,才懂得珍惜;莫抱殘守缺中,方明白懷念。該做的事,不要拖延,錯過今天,簡單亦是奢望;該見的人,切勿隨意,失之交臂,相遇或為永訣。曾經(jīng)很遙遠(yuǎn),能忘的,盡量放下,少負(fù)重涉遠(yuǎn);明天還沒來,可想的,肆意馳騁,但腳踏實地。
3、高處不勝寒,微命若游絲……下界孤女驟入仙門,或可稱幸?家破人亡至親永訣,豈足言恨!青云歧路,更見丹心。
4、伏羲望著以前與母親住過的茅屋草舍,又在母親墳前祭拜一番,想起當(dāng)年母子相依為命,如今陰陽兩隔,一朝即成永訣,心下傷感,悵然若失。
5、其后,他想到了一個子,那就是把鐘敲碎之后永訣搬回家。
6、在他的行為中絕對不能有任何永訣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