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無家可歸的狗。比喻失去倚仗,無處投奔的人。
英be homeless dog; be thrown out like disowned dogs; feel lost like a stray dog;
⒈ 同“喪家之狗”。此即指 孔子。參見“喪家之狗”。
引《金瓶梅詞話》第四七回:“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
冰心 《老舍和孩子們》:“舒伯伯 給我的信里說,他在 紐約,就象一條喪家之犬。”
《花城》1981年第6期:“輪到這家人搬出王爺府的時候,又無一例外地有如喪家之犬,都是被掃地出門的。”
南朝 梁 沉約 《辯圣論》:“或以為東家 丘,或以為喪家犬。”
⒈ 比喻不得志、無所歸宿或驚慌失措的人。參見「喪家之狗」條。
引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〇出》:「飛鳥依人,今做了喪家之犬。」
《精忠岳傳·第一七回》:「關已失了,急得如喪家之犬,漏網之魚,只得落荒而走。」
1、為日本效勞的漢奸如喪家之狗,日本一投降,連主子也沒了。
2、為日本效勞的漢奸就如喪家之犬,日本一投降,連主子也沒了。
3、主犯被擒,小嘍羅們四散奔逃,惶惶如喪家之犬。
4、可是革命終于起來了,一群臭架子的紳士們,便立刻皇皇然如喪家之犬,將小辮子盤在頭頂上。
5、他因病變得面容憔悴,整天呻吟著,像霜打的茄子一樣,精神萎靡不振。當聽得有任務,他精神抖擻,迫不及待地像脫韁的野馬一樣跑去向領導請求任務。平時他來勢洶洶,遇到困難他變得步履維艱,行動踉踉蹌蹌,像喪家之犬一樣節節后退。
6、我這時是懂得了當年孔子登山時的心境,也知道了他之所以惶惶如喪家之犬一樣到處游說的那一份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