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后因以“目牛無全”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
⒈ 參見“目無全牛”。參見“目無全牛”。
引《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后因以“目牛無全”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 晉 孫綽 《游天臺山賦》:“害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虛,目牛無全。”
明 宋濂 《演連珠》:“蓋聞民既大安則樂世如砥,策能戡亂則目牛無全。”
⒈ 比喻技藝純熟高超。參見「目無全牛」條。
引《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投刃皆虛,目牛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