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在特殊場合或異常情況下,也能與平常一樣以極其自然的神態談論歡笑。
英go on talking and laughing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be one's joking self;
⒈ 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引《后漢書·孔融傳》:“融 隱幾讀書,談笑自若。”
宋 蘇軾 《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入朝未對,而左右不悅者又中以飛語,復貶 筠州。士大夫為公危慄,或以為且有后命,公談笑自若。”
陳殘云 《山谷風煙》第二六章:“但那些劃艇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嫂,毫不畏懼風浪,談笑自若地破浪前進。”
亦作“談笑自如”。 宋 陳師道 《后山談叢》卷一:“契丹 犯 澶淵,急書日至,一夕凡五至, 萊公 不發封,談笑自如。”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霍筠》:“宜春 談笑自如,殊無慍色。”
許地山 《危巢墜簡·無憂花》:“席間也有很多她所認識的朋友,所以她談笑自如很不寂寞。”
⒈ 在緊急情況下,仍如往常一樣談話說笑,態度自然。也作「談笑自如」。
引《后漢書·卷七十·孔融傳》:「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幾讀書,談笑自若。」
《三國演義·第八回》:「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栗失箸,卓飲食談笑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