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寬厚謙和。
⒈ 寬厚謙和。
引《漢書·韓信傳》:“為人寬和自守,以溫顏遜辭承上接下,無所失意,保身固寵,不能有所建明。”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皇太子某,睿哲溫文,寬和慈惠。”
《三國演義》第一回:“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
王統(tǒng)照 《華亭鶴》:“安大胡子 寬和的性格后面有的是獨到的機警。”
⒈ 寬厚溫和。
引《漢書·卷三三·韓王信傳》:「為人寬和自守,以溫顏遜辭承上接下,無所失意,保身固寵,不能有所建明。」
1、她生性寬和,即使在夫家受了不少委屈,但總是隱惡揚善,絕對不在人前批評公婆。
2、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xiàn)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
3、足下任此,豈可不遠覽載籍廢興之由,榮辱之機,棄忘舊惡,寬和群司,審量五材,為官擇人?茍得其人,雖讎必舉;茍非其人,雖親不授。
4、勝者常會高傲不遜,高傲讓他們不會去同戰(zhàn)勝方尋求寬和,只有極少數(shù)情況下他們才會這么做。
5、字行紙帛,博大寬和,國學(xué)經(jīng)典源遠流長;孔孟典籍,手不釋卷,修身律己和樂;行詩作賦,筆繪祖國,七彩畫卷七彩歌:修身律己,愛我中華!
6、加之承蔽日久,國貧民弱,清靜寬和的黃老之術(shù)也是潮流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