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標志。
⒉ 揭示;顯示。
⒈ 標志。 章炳麟 《文學說例》:“前世箸述,其篇題多無義例。
引《和氏》、《盜跖》,以人名為符號;《馬蹏》、《駢拇》,以章首為揭櫫。”
⒉ 揭示;顯示。
引孫中山 《革命原起》:“蓋彼輩皆新從內地或 日本 來 歐 ……予於是乃揭櫫吾生平所懷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號召之?!?br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然代議政治之施行,又非可徒揭櫫其名,而渙汗大號於國人之前,遂以收厥成功者?!?/span>
⒈ 揭示、公布。也作「楬橥」。
例如:「揭橥民主政治的真諦?!?/span>
近發表
1、茲持揭橥要義,為本區將士同志告。
2、然而,這份中期報告直接揭橥關于突破《和平憲法》第九條限制的趨勢,畢竟格外令二戰期間備受日本軍國主義勢力蹂躪的亞洲國家憂心忡忡。
3、一關于儒學何以會被漢代統治者接受而于諸子百家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原因,學者們雖多有論及,亦多近理,但似乎尚未揭橥根本原由。
4、該方案揭橥的經改戰略及路徑圖,無論從廣度或深度來看,可說是近年規模及力道最大的改革芻議。
5、劉歆在西漢沿革已久的今文十四博士制度上揭橥異端,舉起了古文經學的大纛。
6、他呼吁偵查單位應該繼續追查林正偉的槍支來源以及槍擊對象,“若相關疑點未能厘清,甚且變成歷史懸案,則不啻為對所揭橥之公平正義理念最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