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堅硬。
例最硬邦的還是數學。
竹簽硬邦邦的。
英very hard; very stiff;
⒉ 強硬;生硬。
例硬邦邦的大塊文章。
英tough; stiff;
⒊ 實實在在的,棘手的。
例一連串硬梆梆的問題。
英real;
⒈ 亦作“硬梆梆”。亦作“硬幫幫”。
⒉ 堅硬。
引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粗滾滾的黃桑杖腿筋,硬邦邦的竹簽著指痕。”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四章:“沒有走出多遠,在呼嘯的北風里,棉褲就凍得硬梆梆的,打不過彎來。”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五:“他的頭下,枕著一塊硬梆梆的半截磚。”
例如:他穿著一雙底子硬幫幫的山鞋。
⒊ 強硬;生硬。
引元 李致遠 《還牢末》第三折:“他把我死羊般拖奔入牢房,依舊硬邦邦匣定在囚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磯》:“硬邦邦敢要君的渠首,亂紛紛不服王的羣寇。”
郭沫若 《演奏出英雄的交響曲》:“廢話少說,公式主義的硬梆梆的大塊文章少做。”
孫犁 《白洋淀紀事·看護》:“‘咱們是工作關系,你是病人,我是看護,誰也不能壓迫誰!’ 劉蘭 硬梆梆的說。”
⒋ 實實在在的;棘手的。
引克非 《春潮急》十一:“一連串硬梆梆的問題,傾頭蓋腦潑向 李春山。”
⒈ 形容堅硬、強硬。元·李致遠元·無名氏也作「硬繃繃」。
引《還牢末·第三折》:「他把我死羊般拖奔入牢房,依舊硬邦邦匣定在囚床。」
《朱砂擔·第三折》:「則我這硬邦邦指爪,將那廝頭稍來挽。」
反軟綿綿
英語very hard
1、牛肉和特制啤酒放在一起糟糕極了,變成了硬邦邦的肉塊,調味醬的味道就像汽油一樣。
2、而腔調里那份“硬邦邦、咯生生,有風折樹木的感覺,有春碎冰罅的印象”則是人們性格耿直的反映。
3、當然了,家里的干冷飯、蕃薯干、糙米等揉成的餅曬干后做成的,雖然方便儲存最是飽肚,但是硬邦邦的。
4、索易兒童成長中心運營總監宋甍認為,好的動畫片應該不是硬邦邦的說教,而在當前國內外動畫片整體技術相當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更具有童真童趣的作品來看。
5、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從沒跟她做過的動作:握著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著她的顴骨,輕輕一吻。那皮膚薄得像一層膜。納蘭妙殊。
6、“她剛剛把它拿走了,要系根絲帶或者什么小玩意兒,”喬答道。她正在屋子里蹦來蹦去,要把硬邦邦的軍鞋穿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