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有所感觸而醒悟或領悟。
例上感悟,下詔賜肖望之爵關內侯。——《漢書·劉向傳》
英be moved and comprehend;
⒈ 亦作“感寤”。
⒉ 感動之使醒悟。
引漢 劉向 《列女傳·張湯母》:“君子謂 張湯 母能克己感悟時主。”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奏疏不必繁多,為文但取其明白,足以盡事理感悟人主而已。”
明 車任遠 《蕉鹿夢》第六折:“此事夢覺相尋,真妄互見,倒可以感悟人也。”
《三國演義》第一〇六回:“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
⒊ 受感動而醒悟。
引《史記·管晏列傳》:“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
《新唐書·奸臣傳下·崔胤》:“德昭 感寤,乃告以 胤 謀, 德昭 許諾, 胤 斬帶為誓。”
《明史·胡世寧傳》:“每重獄,別白為帝言之,帝輒感悟。”
錢鍾書 《圍城》四:“結果兒子‘為之悚然感悟,愧悔無已’。”
⒈ 心有所感而醒悟。
引《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周太祖感悟,遂赦之。」
英語to come to realize, to appreciate (feelings)?
德語realisieren (V)?, wahrnehmen (V)?
法語se rendre compte de
1、感悟積累生活的點滴,做到"情附物上,意在言外。"。
2、名利該要則要,低調高調相對,該低則低,該高則高,做人要有自己感悟,自己敢對自己負責,這樣也就能比較好的處理好工作生活中的問題,有正確的態度,學習些需要的知識,總結經驗教訓,了解實際。
3、面對這一株株千年古樹,我在想,這千百年來始終如一的古樹是真實而又親切的,那茂盛的風采給予了我們幾多詩意的遐思。如果我們能夠從中讀出古樹曾經的千古滄桑,聽懂古樹久遠的悠古回聲,感受到古樹的靈魂所在,感悟到古樹的內在精神,那我們就能夠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了。
4、人生感悟,是人類一切思維活動中的至高境界。不僅學貴善悟,人生也貴善悟,善悟,才能遠離失落,遠離煩惱,遠離郁結,活得自在,活得瀟灑,活得快樂,活得延年益壽。在中國的文化史上,有許多善于感悟人生的智者,為我們留下許多開啟心扉的篇章
5、很多舊詩都有新說的,新的說法新的看法是根據時代的變遷而來,當然每個人的感悟也不盡同,于是這一句確實被應用在很多地方很多事情上面,除了學校教育勸學生不要荒廢功課外,在社會也廣為應用,如炒股如球場如情感婚姻等等。
6、要多讀好書,要尋章摘句,要靜心思考,要勤記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