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以唇作槍,以舌為劍。形容言辭犀利辯論針鋒相對。
英cross verbal swords; heated verbal exchange or debate;
⒈ 形容言辭鋒利,爭辯激烈。
引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也曾經略略的趕了一下熱鬧,在許多唇槍舌劍中,以為那時我發表的所說,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錯了的。”
陳毅 《滿江紅·送周總理赴日內瓦》詞:“換唇槍舌劍,議傾壇席。”
脣鎗舌劍:唇如槍,舌似劍。形容辯論激烈,言詞鋒利。 元 高文秀 《澠池會》第一折:“憑著我脣槍舌劍定江山。”
亦作“脣鎗舌劍”。 明 王錂 《春蕪記·解嘲》:“他要相凌併,故把這脣鎗舌劍陷你在錦陣花營。”
⒈ 唇如槍,舌如劍。比喻辯論激烈,言辭犀利。元·高文秀也作「劍舌槍唇」、「舌劍唇槍」。
引《澠池會·第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見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