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無患子的俗稱。舊俗采之令童子佩戴,或懸于門上,云可以避鬼魅。
⒈ 無患子的俗稱。舊俗采之令童子佩戴,或懸于門上,云可以避鬼魅。
引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無患子》:“俗名為鬼見愁。”
清 王夫之 《鬼見愁贊》序:“亦草木之實,生 武當山 谷。或採令童子佩之,云辟鬼魅。狀類 粵 西所產豬腰子而圓小精潤,茶褐色,有深黑文緣其間。”
⒈ 比喻兇惡殘暴,鬼見了都發愁的人。
例如:「他人見人怕,真是鬼見愁!」
⒉ 一種舊時小孩的發型。
引《俗語考原·鬼見愁》:「今小孩兒頭部,或左或右,剃發時,留發成三角形,亦稱為『鬼見愁』。」
⒊ 植物名。衛矛科,灌木或喬木。高達九公尺,葉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闊楔形,邊緣為鈍狀細鋸齒,葉質堅韌,背面為細網狀,中肋常有粗柔毛。通常每七至十五朵合 成為聚繖花序。果實四裂,淺紅色,種子深紅色。產于湖北、河南、四川、云南等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