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感蕩”。亦作“感宕”。
⒉ 感動;激蕩。
⒈ 亦作“感盪”。亦作“感宕”。感動;激蕩。見“感蕩”。
引《子華子·陽城胥渠問》:“黃帝 之治天下也,其精神之感蕩,上浮而下沉,故為百福之宗。”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誠可以感盪心志,而發(fā)洩幽情矣。”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王闿運 《為陳完夫論七言歌行》:“人不能無哀樂,哀樂不能無偏激感宕。”
?含義網(wǎng) 字義深度解析,筆順精準(zhǔn)查詢,規(guī)范書寫盡在指尖!
www.anvalley.cn Copyright ? 2018-2023蜀ICP備2024047760號-2 E-mail:ROYSHEN#126.COM(#替換為@) 反饋
本站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們的某些資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或?qū)δ斐闪巳魏纬潭鹊膫Γ埣皶r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處理該內(nèi)容。